当前位置:首页 > 大数据 > 正文

部分年轻人热衷“AI算命”,真的靠谱吗?专家揭秘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

人工智能时代,"AI 算命 " 成了一部分年轻人的潮流。DeepSeek 等 AI 模型超负荷运转,频现 " 系统忙碌 ",而 "AI 算命 " 的结果,也多少左右了年轻人的心理状态。

"AI 算命 " 为何流行,契合了年轻人怎样的心理?怎样正确看待 "AI 算命 "?潮新闻记者进行调查,并邀请心理、科技领域专家深入解读。

被 AI 算出将成 " 首富 "

是 " 真命 " 还是 " 幻觉 "

" 我的天呐,腰部有块浅色胎记都被 DeepSeek 算出来,它还说我未来老公在西南方工作 ……" 浙江市民马晓宇(化名)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着,翻开 " 算命 " 结果的截图,一脸惊讶。

当下,一部分年轻人流行使用 "AI 算命 ",而且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结果。在社交平台上,记者看到不少博主推荐模版," 能清楚算出详细命运 "。平台也出现大量 " 算命 " 分析帖,一些热门视频的点赞、评论、转发量多达数十万人次。

网友使用 "AI 算命 " 的分享截图

潮新闻记者看到,这些被算出来的 " 前世今生 " 五花八门,很多用户也对此震惊," 就连微短剧也不敢这么演 ";有人被算出才华横溢," 原来上辈子是陶渊明 ";也有人活成了武侠小说男主角转世," 前世智谋过度,机关算尽 "……

尽管 " 前世 " 虚无缥缈,但一些年轻人开始将生活与 " 算命结果 " 对号入座。

DeepSeek" 摸准 " 了沈丽的三处身体疤痕,让她 " 细思极恐 ",直到 DeepSeek 算沈丽财运。" 将有机会成为某省首富,如果结合更多机遇,也可能成为国际著名富豪 ",沈丽开始质疑。她是浙江三四线小县城的一名医生,月薪 1 万多元,追求安定生活,和家人都没想过辞职创业赚钱,对成为 " 首富 ",沈丽认定这是 "AI 给的幻觉 "。

事实上,在社交平台上,年轻人被 DeepSeek 算出 " 首富 " 的不在少数。也有很多人自嘲,"DeepSeek 里人人身价过亿 "。还有一些使用过 "AI 算命 " 的网友,则在 " 确诊 " 命运后感到迷茫、焦虑。

不少年轻人反馈," 没测准 " 越来越成为常态。一些用户反映,用 AI 重复 " 算命 ",就会发现时常 " 一人多命 ",每次生成内容都不一样。而且,当反馈 AI 模型 " 不要胡说 ",它马上又会修正生成的内容。" 比较满意的一点是,‘ AI 算命’没推荐我买手串化解。" 有人调侃。

AI 算命真的靠谱吗

" 巴纳姆效应 " 这个知识点很关键

玄学古已有之,但披着高科技外衣的 "AI 算命 ",真的靠谱吗?

《人工智能的新衣》作者、浙江大学科技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喨表示,在使用通义大模型输入 " 八字 ",发现公历与农历换算错误,向模型反馈计算错误后,模型很快予以承认错误并纠正," 由此看出,部分‘ AI 算命’根源都未必准确 "。

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市面上的 "AI 算命 " 模型鱼龙混杂,大部分是在模仿 " 命理师 " 的语言表达和分析框架,实际答案不一,有的自相矛盾,也有的内容错误百出,经不起推敲。

那么,"AI 算命 " 为何精准?郭喨认为,大模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 " 学习 - 演绎 " 能力。易经、星座运程、塔罗牌等早已进入主流大模型的训练库,所以 AI 被当成 " 算命工具 " 在情理之中,本质是基于大数据的一种计算,所以能与部分人群相契合。

心理学博士、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生导师李瑜认为,"AI 算命 " 精准,要归结于采集用户信息问题,由采集到的数据,能得到用户 " 心理画像 "。而且,用户提供的信息越丰富、越真实,这个 " 心理画像 " 就越丰满、越接近用户的真实 " 命运 "。

此外,经过训练的 AI 大模型产品精通 " 模糊的艺术 ",能够输出看似个性化、但实际 " 放之四海而皆准 " 的内容,让人们自行对号入座。李瑜向潮新闻记者表示,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、一般性的人格描述,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,这种典型的认知偏差行为,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 " 巴纳姆效应 "。

" 尤其是输出信息时,系统通过个性化叙事生成技术,将统计结论转化为具有文学张力的‘人生剧本’,使模糊描述产生高度共鸣,强化了‘巴纳姆效应’。" 李瑜向潮新闻记者表示,这会引发用户共情,感觉到被摸准了以往的人生节点和家庭痛点。有研究显示,即使模型准确率仅 65%,通过概率模糊化表达(如 " 可能 "、" 倾向 " 等用语),用户感知确定性仍达 82%。

专家:不要轻信结果,忽略主观努力

"AI 算命 " 本质上是心理测试过程

"AI 算命 ",契合了年轻人怎样的心理?

在李瑜看来,"AI 算命 " 本质上是一个心理测试过程。与传统心理测试相比,它能够采集到更丰富、及时、动态的信息,实现信息增益最大化。此外,还可以对测试结果实时校准。研究显示,12 轮 AI 对话达到的心理测量精度,相当于 200 题的心理量表。

也有年轻人认为,虽然半信半疑,但 "AI 算命 " 给自己提供了巨大的情绪价值。李瑜建议,用户应理性看待 "AI 算命 " 的结果——可以此为契机,开始自我觉察和反思,也可以不断自我成长,突破现状,朝着更健康的生活前进。但如果用户过于相信 "AI 算命 " 的结果,将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归责于外在,就会进入到自证不幸的悲剧中,尤其对身处逆境,或者是自我认知不清晰的年轻人来说,更不要轻信 "AI 算命 " 及其化解方式,忽略了主观努力。

" 我们要理性看待‘ AI 算命’,其本质是数据驱动的概率推断,不能替代专业心理评估。对于 AI 的使用,未来发展需在提升技术指标的同时,建立严格的伦理审查机制(如动态知情同意系统)和跨学科验证流程等。" 李瑜向潮新闻建议。

" 转载请注明出处 "

有话要说...